■ 徐琴
夏日炎炎,当高温持续炙烤大地,一种名为“热射病”的致命威胁正悄然逼近。它并非普通中暑,而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,未经及时有效救治,死亡率可高达50%-80%!深入了解热射病,掌握其识别、急救与预防的核心知识,是保障您和家人在高温季节安全健康的关键。
一、热射病:高温下的身体“崩溃”
热射病是人体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体温调节功能彻底失衡的危急状态,属于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其核心表现为:
(一)核心体温急剧升高:通常超过40℃。
(二)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: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、嗜睡甚至昏迷。
(三)皮肤表现异常:常为干热发红,或由大汗转为无汗。
二、热射病为何如此凶险?
(一)“煮”坏细胞:高温直接损伤细胞结构,尤其对脑、心、肝、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损害。
(二)“炎”火焚身:高温触发全身剧烈炎症反应,如同身体内部燃起大火。
(三)“堵”死微循环:高温导致血管内皮损伤,激活凝血系统,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,引发多器官衰竭。
(四)“溶”解肌肉:肌肉组织高温坏死溶解(横纹肌溶解),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,导致急性肾衰竭。
三、危险信号:识别热射病刻不容缓!
在高温环境下,如果出现以下任何症状,都应高度警惕热射病:
(一)体温极高(核心体温超过40℃):身体产热与散热严重失衡,体内蓄积大量热量。
(二)意识状态改变:头晕、头痛、反应迟钝、神志模糊、胡言乱语、抽搐、昏迷。
(三)皮肤干热发红(经典热射病),或在大汗淋漓后转为无汗(劳力型热射病后期)。
(四)恶心、呕吐。
(五)呼吸急促、心跳极快(心率可达160次/分钟以上)。
(六)少尿或无尿。
四、哪些人更易成为“靶子”?
(一)户外工作者/运动者: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交警、消防员、运动员。
(二)婴幼儿及老年人:体温调节能力弱。
(三)慢性病患者:心血管疾病、肥胖、糖尿病、甲亢、精神疾病患者,服用影响排汗药物者(如某些感冒药、抗过敏药、精神类药物)。
(四)密闭高温环境者:未开空调的车内、通风不良的室内(如老旧公寓顶层)。
五、黄金半小时:争分夺秒,刻不容缓!
一旦怀疑热射病,每一秒都至关重要!立即行动:
(一)紧急呼救:立即拨打120!明确告知疑似热射病。
(二)快速降温(核心!):
1.转移: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(20-25℃最佳)。
2.脱衣散热:脱去多余衣物,帮助散热。
3.物理降温:
(1)冷水浸泡法(最有效):将患者(除头部外)浸入冷水(如浴缸、水池),水温在10-20℃左右。密切监测体温,降至38.5-39℃时需停止浸泡,防止体温过低。
(2)冰水擦拭/喷洒:用冷水(冰水更好)反复擦拭全身,尤其颈部、腋窝、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。或用喷壶喷洒冷水。
(3)冰敷:用冰袋、冰毛巾包裹后敷于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。
(4)强力扇风:用扇子或电扇对着患者吹,加速蒸发散热(皮肤湿润时效果更好)。
注意:避免使用退烧药(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),它们对热射病无效且可能有害;不要用酒精擦拭。
(三)密切监测:持续测量体温,观察意识和呼吸。如患者清醒且无呕吐,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(如运动饮料、淡盐水)。昏迷或呕吐者禁止喂水喂食!
(四)气道保护:若患者呕吐,将其头偏向一侧,清理口鼻分泌物,防止窒息。如发生抽搐,移开周围危险物品,避免强行约束。
重要提示:即使患者经现场急救后症状有所缓解,也必须立即送医!热射病引发的多器官损伤可能在后续24-72小时内才显现。
六、防患未然:构筑抵御高温的“防火墙”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:
(一)避免高温时段外出:尤其上午10时至下午4时,减少户外活动时间。
(二)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
1.主动饮水,少量多次:不要等到口渴才喝。每小时喝1-2杯(约200-400毫升)凉水或淡盐水/运动饮料。
2.避免饮用含酒精、大量糖分或咖啡因的饮料(如啤酒、甜汽水、浓茶、咖啡),它们会加速脱水。
(三)穿着得当:选择宽松、轻薄、透气的浅色衣物,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使用防晒霜。
(四)创造凉爽环境:
充分利用空调、风扇、遮阳帘等降温。关闭朝南或西晒的窗户,使用反光窗帘。高温时段可前往图书馆、商场等有空调的公共场所避暑。
(五)特殊人群重点防护:
1.婴幼儿/儿童:绝对不要单独留在汽车内!车内温度可在10分钟内飙升到致命水平。确保他们饮水充足,在凉爽环境中活动。
2.老年人:鼓励多饮水。检查居住环境是否通风凉爽,协助使用降温设备。关注其精神状况。
3.户外工作者/运动者:调整工作时间,避开高温高峰。增加休息频率和时间,在阴凉处休息。工作/运动前、中、后都要充分补充水分。进行“耐热训练”,有计划地、逐步增加在高温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和强度,让身体产生适应。
(六)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,提前做好应对计划。
(七)邻里守望:关心身边的独居老人、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。
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,它是高温下的生死考验!掌握其识别要点,牢记急救步骤(快速降温是核心),并严格践行预防措施,是抵御这个“高温杀手”最有力的武器。
(作者单位:铜陵市立医院)